2011年10月26日 星期三

《樂生: 頂坡角一四五號的人們》一書報導

  • (2011-10-21
  •  
  • 中國時報
  •  
  • 【夏曉鵑】)

  《樂生︱頂坡角一四五號的人們口述歷史》出版了。這是樂生院以抗爭之姿現身在台灣輿論之後,由樂生保留自救會出版的第一本院民口述歷史。在樂生院抗爭最為激烈的時候,相關產出的論文、書籍、攝影集與圖畫書可稱汗牛充棟,但這本口述歷史全以院民第一人稱記錄,翻開書頁,彷彿可以聽見老邁的院民一字一句地敘說他們的人生故事,那些在媒體上反覆述說、我們以為已經十分熟悉的樂生院景象,此時顯得更加立體。這是口述歷史的魅力,讓我們彷彿窺見樂生院讓許多青年學子願意前仆後繼地與院民共同抗爭的秘密。
     翻開口述歷史,樂生保留自救會前會長李添培提及:「本書四百頁看到完整的樂生院全貌,院區佔地約卅公頃,區內共種植了八二六棵樹木皆是院民胝手胼足親自栽種…大家齊心合力烹煮大鍋飯所產生出來的蒸氣,透過四○七頁矗立於樂生一角的煙囪流放出來,道盡了我當時剛進來的心情,那時的自己多麼希望能像煙霧一般的離開這裡,而現在的我卻對這塊土地有著比任何人都不捨的情感。三五六頁裡的中山堂及川館和館前廣場是院民唯一文化交流的場所,五○年代的夏夜被拿來放映露天電影,一度容納了近千人共同享受這歡樂的一刻,而目前也只能成追憶了!」令人聞言鼻酸。一九三○年的日本帝國曾為了現代化的使命,將他們如朝花般正在綻放的生命強制隔離在此;戰後的國民政府同樣以公共衛生之名,將他們持續隔離;到了近代,又以地方建設、發展為名,意圖將他們好不容易安身的住所摧毀殆盡,直至今日,與捷運工程為鄰的樂生院仍以緩慢的速度龜裂著,上百位和李添培會長一樣的院民,可能必須在有生之年就看見自己終身居住的唯一家園崩毀,這樣殘忍而荒謬的人生,正是我們所驕傲的台灣文明之黑暗面。
     二十世紀以來,台灣在討論自身現代化的軌跡時,有論者認為是日本殖民者的功勞,有謂是戰後國民政府所貢獻,但不論哪一種史觀,都以主流社會之價值為尚,在歷史的洪流中被抹去、被犧牲、被當作墊腳石的一群人,通常在「經濟奇蹟」或「建國百年」等集體慶典中被刻意遺忘。為了抗拒遺忘,有許許多多的人們上街要求樂生院保存;為了抗拒遺忘,青年學生迄今仍每周到樂生療養院測量建築裂縫,只為守護這些最後的房舍不致在粗暴工程下崩壞;為了抗拒遺忘,口述歷史編輯小組花了五年的時間,將這本《樂生︱頂坡角一四五號的人們口述歷史》送到我們手上。翻翻這本書,會想起我們初聞樂生故事的感動與憤怒,會回想起樂生抗爭火熱那一年,許多朋友奔波串聯、上街呼喊的身影,當然,也不能忘記,我們所珍視的這些院民故事與生命回憶,目前仍隨著捷運工程的進行而暴露在走山崩壞的危險之中。(作者為世新大學社會發展所教授兼所長)
此書學堂有寄售,打八折280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