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11日 星期四

三少四壯集---新營市民學堂

市民學堂老建築的空間,既是二手書交換平台,更有定期跳蚤市場、文化講座。還有輔導學童寫作,免費提供年輕人發表展演。凡在地文化之那些和這些,都可透過此一公共場域,創造各種可能。它像小榕樹攀附著,努力從廢棄的舊建築長大。

......。 

「怎麼樣,來我們新營吧!」朋友勸我退伍以後何妨在此落腳,彼此照顧。我還真有些動心,想像過居住在南部小城的美好。 

......。

另一半的廢棄樓層就有趣多了,前些時,它被新營社大承租下來,成為市民學堂。
這棟1960年的舊大樓,和洋混血。西式樣貌於外,日式木造屋架居中。沿著舒適的洗磨石子樓梯走上去,大面積木窗飽含南國風味。隱然流露著,那是個頗有建築美學風味的年代。


最初,這裡是貨運大樓,宏中承攬運輸公司的辦公室。老一輩新營人大抵都聽過此一行號。比如老友阿盛7/23,我們邀請到阿盛老師回到新營舉辦「新營文學地圖小旅行」),這樣質地優質卻愈來愈少的在地作家。相信都能津津樂道,話說當年的輝煌和風華。


......。
凡在地文化之那些和這些,都可透過此一公共場域,創造各種可能。 

......。
「過了濁水溪以後,很少看到獨立鮮明的文化講堂。」
嘉義的洪雅書房,一直被人稱許,但過於孤單。

此一學堂的出現,像沙漠中又多了一塊綠洲。新營的繁榮或許會消失,但文化仍孳生不息。它像小榕樹攀附著,努力從廢棄的舊建築長大。

......。
(2011.08.07 |中國時報|劉克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