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12日 星期四

{新營有故事劇團}第二堂課(上)

{新營有故事劇團}第二堂課延續第一堂課程,從「走路-移動」開始。

我思考,「走 路」對一般人而言是最直接卻也是最被忽略的一種移動方式。原因來自「習 慣」。「習慣!這位靈巧而又姍姍來遲的協調大師。」(《追憶似水年華》第一卷 頁20)追溯到嬰孩時期的爬行移動方式,再轉換到「行走」時,小腳也是煞費了一番苦心,努力「練習」用雙腳移動,至今我們已習慣這樣的移動方式,左腳、右腳、左腳、右腳,用每個人習慣的速度,而這個速度與節奏來自每個人的身體本能,每個人有其不同的頻率。

從「走路-移動」開始,靖雯先讓大家依照自己的速度行走,「專注在行走上」,訊息是三角鐵的敲擊聲,靖雯會給出指令,「加速、減速、定格...」。


靖雯在每一次的指令之後,會提醒大家去觀察、感覺自己身體的變化,而這些指令都是去改變每個人習以為常的速度、節奏、體感。「加速」可以感覺到身體與空間之間氣流的存在,而「減速」更能察覺到身體肌肉的變化,必須去「控制」身體,思考從大腦發號司令給身體的這個過程。我想到「太極」,透過減速的動作移動,釋放給予覺知、感受的時間。

「現在,用低一倍的高度移動」、「再低一倍」,大家開始在地上匍匐前進、蠕動前進。我更能感受到自己的身體,與大理石地板接觸的硬度與溫度、身體的疼痛。



接著是「形容詞表達練習」,輕/重、快/慢、尖/軟,靖雯先讓每個人各自思考與表達,然後分組討論與呈現,負責影像紀錄的小薇姐在這堂課也參與了體驗,與欣儀一組,表達「重與尖」。每一組都有其表達方式與獨特的風格,而這又考驗到觀者從其抽象的表現方式之中接收到了什麼。


接著是「影子練習」與「鏡子練習」,兩兩一組,輪流擔任影子與藏鏡人。練習結束後亦是分組坐下來休息、討論方才得到的啟示:"嗨"(小薇姐在劇團被稱呼的名字):「大家好似都會做一些平常習慣的動作,但在整個練習中,除了學習觀察對方身體的細微變化,也試著要放下『我執』。」、小明:「影子或藏鏡人顧名思義是一個無意識的角色,必須學習拋開企圖理性思考的執著,試著將自己完全放鬆,試著由身體主導動作。」、大姊:「反思自己太過自我」、小乖:「透過這個練習思考了關於領導者(人)與服從者(影子/藏鏡人)的差別之處。從領導者轉換成為服從者才意識到如何當一個更稱職的領導者,反之亦然。」、而黛青塔娜則煩惱著:「其實都會一直再想接下來要做甚麼動作耶,會怕尷尬。」從身體出發,也能夠引發反思,是所有練習給出的啟發。


"三"跟我(小明)一組,因為我必須紀錄課程,於是擔任藏鏡人的"三"也在鏡中拿起了想像的攝像機拍照,我相信我的影像仍然存在在鏡中的世界裡吧。

辛苦"三"了,因為在模仿行為中,真實物件(相機)是缺席的,模仿者缺乏持物件的真實感(與重量),因此更是一項進階的考驗。

這張照片是我擔任「人」的時候拍攝的。(左為大姊、右為綉月)

這張照片是我擔任「藏鏡人」時拍的照片,大概是"三"體諒我必須記錄課程,所以給出了"拍照"的動作指令,但我思考這時候的動作,已經脫離了照鏡子練習。

*{新營有故事劇團}第二堂課(下),請見下一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