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22日 星期三

讀/獨影會-《阮玲玉》觀影心得/蕭景宇

本屆的讀/獨影會主題[關於電影的電影]於8/17以《不散》圓滿落幕。
以《萬花嬉春》歡喜開場,歷經《開羅紫玫瑰》穿越虛實之間、《阮玲玉》希望與絕望並置、《不散》的記憶宴席,終將迎接下一屆的讀/獨影會。

感謝每一場參與觀影與映後座談的朋友,也特別感謝蕭景宇同學的書寫回饋,以下附上蕭同學的部落格連結,大家可以前往閱讀囉:

觀影心得《阮玲玉》(上)-、
觀影心得《阮玲玉》(下)-。

蕭景宇同學現為中正大學中文系四年級。

2012年8月21日 星期二

公告

公告:
原定於8/27舉行的{2012新營社區大學影像播映會-【讀.影】第一場}將延期舉行喔!待時間確定會在公告,不便之處敬請見諒,謝謝。

2012年8月17日 星期五

東山咖啡


文/蕭玄宗
圖/冬烘居部落格

漫遊在東山區高原村的175號公路上時,是否也有聞到陣陣的咖啡香呢?沒錯此時此刻正位於一路有咖啡相隨的「東山咖啡公路上」!
而東山咖啡最大的特色就在於咖啡樹(阿拉比卡)的種植完全是採’’有機種植’’的方式!1979年第一位在崁頭山的咖啡農黃世賢,以「共生」的觀念管理咖啡園,除完全有機栽培外,對於咖啡園中四處蔓生的雜草,則採取斬草不除根的方式,黃世賢強調,土地最重要的就是草,草不但會保護土地還會製造肥料,除草只留根時,原本旺盛的根為了生存,會將多餘的養分釋放出來,此時,咖啡樹正好可以吸收這些養分,這是大自然相當微妙的共生互動循環。外加其緯度與產咖啡豆的亞買加一樣,日夜溫差大,最後產出的咖啡豆在經黃世賢一年多烘焙的改良,最後產出東山咖啡的味道不僅不輸其他咖啡產國的味道,而在烘焙過後的咖啡裡又帶一點只有台灣才能品嚐到的東山咖啡獨特口感!
除此之外在175號公路上也有許多家不同的咖啡農場與餐廳,如果路過的話非常推薦在175號公路上的某間餐廳享受著香醇的東山咖啡搭配著崁頭山風景,體驗不同的餐廳依各自的地點及裝潢特色,招攬來特定性質的顧客,而逐漸因顧客與當地背景特色,所逐漸散發出某種『人文+咖啡』精神的午後吧

新營太子麻糬


圖、文/ 楊念蓁

這天我們來到了新營農會的埤寮倉庫,準備參訪太子麻糬的製作過程。太子麻糬是新營區農會與致遠管理學院(現台南首府大學)共同研發的產品。太子麻糬的特色在於他的麻糬皮是由蓬萊米(台粳十六號)製成,其口感香Q、不黏牙,也較不會有消化不良的問題。
這次的參訪,由劉獻章主任為我們解說。劉主任為當時研發太子麻糬的負責人,他表示,當初研發麻糬是為了要推廣新營在地好米,讓更多人知道。麻糬皮的製作需經過六道工法,分別為浸米、研磨、蒸熟、攪拌冷卻,每一個步驟都須細心準確,才能製出最好的品質。為了保持糬皮的鮮度,每一批的保存期僅為兩個禮拜。包入內餡以後,麻糬的最佳賞味期則為三天,若是冷凍保存,則可延至十天。
我們還一起參與了當日麻糬的DIY製作,每一顆麻糬皮的份量是講究的三十五克,內餡口味分別有地瓜、紅豆、芋頭。我們在現場品嘗剛出爐的麻糬,它的口感沒有糯米麻糬來的黏牙,但十分有嚼勁,同時散發出一股米香,搭上內餡,真的超好吃!忍不住一顆接一顆啊~

2012年8月15日 星期三

2012新營社區大學影像播映會-【讀.影】第一場



從進入國民義務教育開始,父母親總是告訴自己的孩子:「把書念好,將來才有前途!」,但「把書念好」真的只是為了一個好的前途嗎?什麼才是教育和學習的真義呢?「教育」對人生的影響又有多遠多大呢?由新營社區大學及「我拍我的紀錄片」課程班級學員,共同策劃【讀‧影】影像播映會,第一部片「輟學專家」從高中畢業生的荒誕行為,重新來衝撞人們對於「教育」的觀念,或許會發現荒誕行為其實一點都不荒誕,給了所謂的「教育」一個全新的樣貌。

*主辦團隊:新營社區大學、「我拍我的紀錄片」課程班級
*播映時間:101年8月27日〈一〉19:30-21:30
*播映地點:新營市民學堂&曬書店(新營區開元路2號2樓)
*播映片單:《輟學專家》
導讀 人:「我拍我的紀錄片」課程學員
*費  用:免費入場

*影片介紹:
2006年/美國/70mins/directed by Steve Pink and written by Adam Cooper, Bill Collage, and Mark Perez.

  一個被8所大學給拒絕的高中畢業生巴特比,在面對家人以及家人的朋友之間給他的壓力之下,不得不想出一個餿到不能在餿的餿主意:假造一個虛擬的大學。
  一開始,本來以為只要有個虛擬的通知單,虛擬的網站,虛擬的校名、虛擬的銀行帳號…等等。但是沒想到因為種種原因,不得不和幾個朋友弄出了一個『南哈蒙技術學院』(South Harmo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簡稱SHIT)
  本來以為他們可以在這所虛擬的學院當中瞎混胡搞四年,但是因為一個陰錯陽差的機緣下,一群被其他大學所拒絕的學生統統來到了這個『南哈蒙技術學院』報到。
  原本巴特比也想勸那些學生離開這裡,這裡是虛擬的,不存在的大學;可是當他看到了每個人被拒絕的表情,他改變了主意,發表了一篇激勵人心的演說,然後說了一句:『歡迎來到『南哈蒙技術學院』!』

[產業小旅行]糖福印刷廠


圖、文/楊念蓁



7/7
這天我們與社區大學的學員,展開了一日產業小旅行。
糖福印刷廠是我們的拜訪行程之一,它位在新營五分車園區的旁邊,是幾棟淺黃色的建築物。不太顯眼,路過的話幾乎不會發現,但它卻是不容忽視的存在。糖福印刷廠保有三、四十萬個不同字體大小的鉛字、鑄字機,七萬多字銅模,圓盤機和印刷機,數十年歷史的印刷機具至今仍可使用。糖福印刷廠內的資產,被文化部認定為是目前全台最完整的鉛字印刷器具。

當我第一眼見到印刷廠時,我確實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沒想到一道塑膠門簾後面竟藏著一座印刷工廠。大大小小的鉛字整齊地放置在一列列的檜木架上,空氣中瀰漫著灰塵,聞起來已經有些年代了。穿梭在不同的印刷機具之間,想像四、五十年前印刷業正興盛的那個年代,糖福印刷廠包辦各糖廠的刊物印刷業務,技術員們揀字排列,悉心校對印製,生產出一份份刊物。那是多麼忙碌又充滿活力的畫面。
如今,印刷技術進步,科技漸漸取代傳統生產線,糖福印刷廠慢慢走入歷史。台糖內部有意將這些印刷器材送至高雄橋頭糖廠,進行整頓然後開放展覽,如此珍貴的文化資產能再次被大眾看見,是令人興奮的,但若能將文物留在新營原地保存,或許更能夠彰顯它的歷史價值與氛圍吧。無論如何,糖福印刷廠走過的歷史,是難以忘懷的,它見證了一個時代的榮盛與衰落,是從過去通往未來的軌跡,好讓我們回頭看時找的到方向。

2012年8月14日 星期二

[產業小旅行]新生製麻場講古


文/蕭玄宗
圖/楊念蓁


  沿著新進路到裕民路二段往東邊一看,會發現一排一排的矮房屋並列著。這天跟著新營社區大學的產業小旅行來到了這排矮房屋,訪問幾位住在這裡多年的耆老。參訪過程都是講台語,雖然我自認為自己的台語還算不錯!但聽耆老們口中說著’’豆餅’’這個陌生名詞,其實滿頭霧水,一問之下才明瞭原來在日治時期,位於民榮里裕民路上原有磚窯,於是居民在濟安街與興農街口立有一塊「張天師五雷鎮守」的石敢當,防止磚窯破壞地理。光復後,有學甲人龔聯禎買下磚窯改營豆餅會社,佔地約有78,全盛時期有員工12千人,老一輩人回憶說當年豆餅會社加工採二班制,員工24小時輪班,午夜過後,供吃宵夜的攤販林立,比白天還熱鬧萬分。
  因為專供飼料的豆餅為便宜的新興飼料產業所取代,龔家一度改營製麻廠,又到泰國轉投資豆仔油、糙米油生意,盛極一時的豆餅工廠淪為記憶,只留下裕民路上幾排矮房的舊時員工宿舍和新進路二段上的幾間舊倉庫供人憶往。而提到龔聯禎這個人就不得不說一下他的故事!當初龔聯禎獨自在新營這個地方發展了豆餅會社之後,又繼續發展製麻業,造成了一股新的風潮,帶動整個新營的工業,也使裕民路周遭與許多食、育、衣、住、行、樂等產業逐漸興盛起來!而龔聯禎後來也在他出生的地方創辦了天仁工商、天仁樂園回饋家鄉,總而言之耆老們只要一提到龔聯禎本人都無不稱讚!因為他不僅帶動新營另一種產業的發展,讓居民生活有著落,也創造新營的風華世代!可是到後來輕工業塑膠袋的崛起,龔聯禎堅持麻布袋比塑膠袋更耐用,而沒有趕上這一波時代的潮流,於是新營豆餅會社與新生製麻場也在新營默默地下台一鞠躬了!
  當初若不是因為溪流改道與淤積造成倒風內海陸化,鐵線橋逐漸失去港口的功能漸漸成為了農地,以致日治時期縱貫路才會選擇新營當作節點,使新營繁榮起來,吸引龔聯禎等人過來投資,創造新營另一種風貌。這些事情分開來看的話可能只是一堆意外,但想不到這一連串的意外卻創造了新營的另一種可能!不禁覺得很多事情真的很不可思議。即使現在的新生製麻場只剩下一排矮房宿舍跟一群當初努力打拼的耆老,景物依在,事已非、人已老。可想當年的製麻場一定是相當風光、熱鬧,而現今這個地區因為產業轉型而逐漸地沒落,未來的變數也不知是如何。但我卻從耆老說故事時那神采奕奕的眼神與口氣中,得知當初製麻與豆餅在他們的生活、生命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就如同六十年後的哪一天我們也將會坐在某個地方,對著某群年輕人說著這時候賈伯斯與智慧型手機對我們生命的改變與影響阿!(笑)

2012年8月9日 星期四

<海 味>在學堂!預告分享會於8/24舉行!


由透南風工作室出版的小刊物_第二期_<海 味>千呼萬喚始出來了,在學堂可以買的到呦~壹本150元正。

「是『旅行的味道』吧!我猜很多人會有這樣的感受,
然後,海好像也類似某種心靈療癒的時空,
海總是以其寬闊的胸懷,
傾聽吸納著來到海邊的人他們心裡的煩惱與悲傷。」

這段開場白讓我想起蘇童的《神秘的河流》,同樣蘊含著那善解人意的胸襟,我們本與大自然同在一起。

充滿濃濃海味的第二期內容包含十篇文章,其中一篇為<是誰 在南方的星星中間 用煙霧的字母寫下你的名字>余嘉榮,題名充滿了詩意,文章以平緩的節奏語氣,訴說淺坪式養殖虱目魚的大小事,以及三位年過半百的老人:唱起魚苗歌的吳天河、數魚苗的王合記、王賜評,的前人智慧。

第二期的封底照慣例有洪旭新的文/版畫,名為<海堤老屋>。


喔,第一期<深 培>學堂也有,限量五本而已,要收藏的趕快來。

*先預告,8/24(五)晚上,
透南風要來學堂辦分享會喔!
請大家先預留時間~